上街:描绘美丽通航的“蓝天分量”
2023-08-09 08:28:31来源:郑州日报
机场建设不断升级 通航产业蓬勃发展
上街:描绘美丽通航的“蓝天分量”
(资料图片)
126家企业,383架飞行器共同描绘出美丽通航的“蓝天分量”;“特色产业、应急救援”在各行各业喷涌强劲动力,显示活力通航的“专业力量”……不知不觉间,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已走过十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精彩蝶变。昨日,中央、省、市26家主流媒体到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开展集中采访活动。
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自2013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十载春秋。十年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场建设不断升级,通航产业蓬勃发展。上街区建成了全国条件最好的通航机场,形成了“十纵五横”的路网格局,构建了‘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举办了驰名中外的郑州航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以啸鹰、三和、海王等5家通航制造公司为代表,研发、组装、生产的公务机、无人机、自转旋翼机等产品国内领先。其中,三和航空“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填补了国内空白,S100“大旋风”消防版无人机完成郑州消防支队正式列装,签约订单20架,签约金额共计2000万元;永翔、蓝翔等20家通航企业积极开展飞播造林、航拍航测、应急救援等业务,年均飞行时长约5000小时;炫飞、百灵等6家飞行学校累计培养各类飞行学员3000余人;试航上街—南阳、上街—襄阳、上街—阜阳3条短途航线,拟开通上街—太原“空中快线”;美之邦、新丝路等10家通航公司积极开展飞机维修、低空旅游等服务。十年来,郑州一直以打造通航产业“河南样板”为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通航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通航产业”集群。
近年来,航空文化创意产业日益繁荣,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充分发挥人才、设备、设施等优势,创新航空主题研学活动形式,精心开设航空主题夏令营、航空专业实习、航空亲子活动等特色板块。十年来,共接待山西、安徽及郑州、开封、洛阳、周口、新乡等地研学团队4000余支、60多万人次,节假日日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目前,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已成为河南新晋网红打卡地。
在繁荣文化、激活产业的同时,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依旧承担着应急救援的责任。近年来,依托制造研发优势,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探索拓展航空应急救援服务场景,建设无人机救援专业队伍,积极争创国家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推动航空应急救援在民生领域的应用。
2017年,郑州通航试验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通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2019年,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六,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十年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形成一批“智造”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活力强”“韧性足”已成为经济形势的关键词。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税收11.6亿元。
新阶段,上街区将抢抓发展机遇,按照“1469”发展思路,着力建设“通用航空之都”,努力激发通航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全面建设要素资源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良好的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
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提起来”“飞起来”“强起来”发展目标,全力推动郑州通航示范区建设。围绕通用航空“提起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保障有力、产业协调的通用航空体系;围绕通航飞机“飞起来”,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研究提出空域需求规划,合理调配空域使用,推进我省申请第三批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新型低空空域运行管理服务体系;围绕通航产业“强起来”,按照“一心三园”产业规划,以上街机场为中心,高标准建设无人机产业园、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园、航空文化产业园,打造郑州通航产业发展最强“磁场”。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郅文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