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是恶评,这顶流女星得罪了谁
2023-06-02 09:34:58来源:凤凰网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
(资料图片)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部「童年回忆」。
但最近,接连冒出几条热搜。
大有架势,要「毁童年」。
《家有儿女》突遭恶意差评,炮口全部对准一人。
杨紫。
图片来自网络
很快,更多影视的评论区「沦陷」。
舆论发酵、粉黑大战、官媒下场。
恶意差评,引发了蝴蝶效应。
鱼叔今天就来扒一扒——
饭圈的「一星运动」,早不是新鲜事。
当年《陈情令》《庆余年》等剧,都曾因黑粉攻击评分骤降。
各家粉丝挑起的战火,几度烧到圈外。
不过,以往的纷争,大多针对热播作品。
像《家有儿女》这样的高分经典中招,着实少见。
顺着杨紫的参演列表,黑粉们「一视同仁」。
9.1分的抗战剧《战长沙》,她是女主,必须一星。
8.5分的《孝庄秘史》,戏份不能再少,同样一星。
事件发酵后,杨紫粉丝立即发动反制。
很快扒出,恶评来自部分赵丽颖粉丝。
点开《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等剧的评论区,又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反攻。
从痛斥演技到人身攻击,以牙还牙。
其他明星的早期作品,也不断遭受攻击。
比如,迪丽热巴的处女作《阿娜尔罕》。
短短一周,评分从8.1降至6.2。
一星与五星持平,呈现出夸张的Z字形。
粉黑两拨人,争相发力。
眼里只有正主与对家,全然不顾一部作品本身。
豆瓣苦水军久矣,也跟进了不少机制。
无奈,一些饭圈粉丝奇招尽出。
买卖账号,俨然成风。
有的卖家称,自己可以一次提供200个新账号。
粉丝刷分养号,也极大扰乱了平台秩序。
图片来自网络
当网络评分沦为粉黑大战的工具,其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并有律师指出,恶意差评可能构成侵权。
围绕《家有儿女》的这场纷争,也引得官媒下场禁止。
这场风波,才算得以平息。
中伤经典,让圈外观众也看不下去。
《家有儿女》的评论区,出现了「正义之师」。
有的直言,用五星捍卫童年。
有的点名怒批,扒下黑粉的马甲。
双方都煞有介事,却不禁让人困惑。
「一星运动」真的能毁掉经典作品吗?
鱼叔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桩国际趣闻。
2008年,诺兰神作《蝙蝠侠:黑暗骑士》在北美上映。
如何力捧诺导新作,成为影迷的头号课题。
于是,他们盯上了权威评分网站IMDB,势要刷上TOP250榜首。
常年稳坐榜一的《教父》,是最大的拦路虎。
于是,影史最大规模的粉黑大战爆发了。
诺兰影迷们逐渐发现,光靠给《黑暗骑士》打高分远远不够。
于是率先向榜单前几名发难,有组织地刷差评。
网友曾向诺兰影迷群体发起投票,选出「仇恨指数最高的影片」。
《教父》断层第一,《教父2》位居第二。
《教父》的影迷们不甘示弱,开始了强烈反击。
结果,几番交战后两败俱伤。
反而是《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逆袭成为最终赢家。
经过时间的洗礼,三部作品的评分都有起伏。
但,在影史的地位,都无法动摇。
作品或好或烂,自在人心。
就像此次一星事件,相关恶评很快被豆瓣站方清除。
《家有儿女》仍然维持在9.0分。
黑粉打一星的做法,不过是一种无能狂怒罢了,终将成为笑料。
流量的浪花起起伏伏,但时间会给出最终答案。
当然,鱼叔并不是反对给经典作品「打一星」。
观众有权利评判一部作品的质量,并向「烂片」开战。
正如常说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评分,是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
鱼叔永远捍卫每个人的评价权利。
积极正向的好评,是对创作者的鼓励,也是对市场的促进。
建设性的批评,也是源于市场的反馈,督促从业者查漏补缺。
但前提是,有效的差评。
即针对作品本身的批评。
或内容,或主题,或价值观……
网友们曾有过大快人心的「报复性打分」。
比如,1993年的《犬王》。
为表现日军的残暴,导演姚守岗竟想出一个昏招。
实拍,活活炸死一条战功赫赫的中国军犬。
多年后,他在访谈中甚至以此为荣。
这是对中国电影莫大的讽刺,逃不过网友的「正义审判」。
口诛笔伐下,《犬王》评分降至2.1分,被钉上耻辱柱。
同样被挖出审判的,还有2009年的《嫁给大山的女人》。
以被拐卖的妇女为主角,却搬出一套以德报怨的戏码。
PUA女性的情节,自然遭到网友的一星伺候。
真正有害的电影,自绝于观众。
真正有效的差评,应当着眼于作品价值。
评分,仅仅是一个数字。
所谓的「一星运动」,可悲可笑。
但透过这些「无用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群像。
其中的,值得警惕与深思。
举一个发生在韩国的例子。
2019年,《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
在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上,评分依照性别两极分化:
女性打分高达9.19分,男性则只有1.45分。
在这些男性观众眼中,影片夸大了女性的困境,患上了「被害妄想症」。
打一星之余,他们还发动对女主演员郑有美的网暴。
网友的反应,补全了一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
我们也从中看见,电影尚未拍出的困境。
在国内,舆论的分裂也日益显现。
对于一部作品的评判,大有党同伐异的趋势。
前年,《指环王》重映。
这部「影迷必刷之作」,长年稳居豆瓣TOP250榜单。
可在购票软件上,却出现了一溜一星差评。
时间长、没有结局,出人意料地成为集中槽点。
要知道,《指环王》系列共三部。
打一星的观众,显然连基础的影片信息都未搞清。
更可怕的,还有泛滥膨胀的民族情绪。
前年,东京奥运会期间。
裁判的一系列「选择性眼瞎」,日本运动员的违体操作,引起国内网友众怒。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成为了情绪宣泄口。
于是乎,网友冲向豆瓣齐刷高分。
这部雷剧,曾挨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的点名批评。
却在一夜之间逆袭,评分从3.4刷到6.7。
对应的,日本电影落得「人人喊打」。
高分纪录片《人生果实》,记录了一对日本老年人的故事。
老人祥和的处事态度、对生活的哲思,深受观众好评。
一星潮,却骤然而至。
从9.6分降到8.7分(现已跌至8.4分),逼得豆瓣官方紧急锁评。
网友理直气壮:演员曾是侵华日军。
但,考证老人的生平,并非网友所言。
他19岁被强制编入海军,尚未投入战场日本便战败投降。
原则上,他本身也是被军国主义裹挟的受害者。
更离谱的,是随之而来的滑坡效应。
但凡涉及到二战背景和侵华战争题材,都被打上「鬼子」的标签。
宫崎骏导演的《起风了》《红猪》,大岛渚导演的《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等,都无辜躺枪。
评论抡起大刀砍向导演的国籍,对作品中的反战内核视而不见。
细揪这些「一星运动」的逻辑,和饭圈思维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差评的理由,与作品无关,而是出于作品之外的某种群体情绪。
甚至以此来实现某种与影视评价毫不相关的群体目的。
非黑即白的架势,暴露出典型的二极管思维。
此次《家有儿女》遭差评,源自两家粉丝互撕。
互撕的源头,却是一起「戛纳红毯照片事件」。
饭圈粉丝们的厮杀,好不热闹。
可再看戛纳电影节呢,华语电影又一次颗粒无收。
经典佳作,艺术创新,他们都不关心。
只是继续党同伐异,继续独自美丽。
直至最终,千人一面。
关键词: